HTML 5 如果顛覆了原生 APP,意味著「大生態」系統的構建,包括新的操作系統、新的玩家、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品邏輯等等。但沒有幾個人真的相信這種顛覆會很快出現。
編者注:本文作者劉鑫,APICloud 移動應用云服務創始人兼 CEO。之前文章《APICloud 觀察:HTML 5 定稿了?背后還是那場鬧劇》和《APICloud 觀察:反思 HTML 5 慘痛的 500 天和四個謊言》講了 HTML 5 所謂「定稿」背后的商業利益博弈和反思兩年前那場「Web App 和 Native App」的大爭論,本文將繼續闡述 HTML 5 的未來,舊敵未消,新敵又起。
微信打造了 HTML 5 的「小生態」,但從業者要乖乖的!
HTML 5 如果顛覆了原生 APP,不會是簡單的 Web App 崛起,而是意味著「大生態」系統的構建,包括新的操作系統、新的玩家、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品邏輯等等。但沒有幾個人真的相信這種顛覆會很快出現。
拋開「HTML 5 顛覆 APP」這種駭人聽聞的說辭,業界已經看到一些構建 HTML 5「小生態」機會的存在,例如微信已經融入原生生態并且構建了自己的 HTML 5 小生態。但是融入生態意味著順從,微信亦要看更高等生態系統如 Apple 的臉色,遵循玩家規則。同樣微信「小生態」體系下的玩家亦要學會做個乖乖的順從者,上周張小龍的發言給 HTML 5 游戲重燃的熱情澆了一盆冰水,不知是有意或是失言,談話中對 HTML 5 游戲的明確拒絕讓業界好不容易重燃的希望再次受到打擊。
圍繞著微信生態筆者說過「與虎謀皮」的話,這是對應著 HTML 5 膨脹的野心而言。回顧互聯網開放平臺,Facebook 造就了 Zynga 也毀滅了 Zynga,中國互聯網開放平臺打擊合作商出手的力度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市場數年前誕生過 Zynga 這樣的公司,中國出現過類似機會只是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微信馬力十足的一步步掌控電商和游戲的流量、收編媒體,如果 HTML 5 從業者剔除更多的野心,做個乖乖的順從者從微信的小生態內分得一杯羹還是十分現實,只是這里沒有構建「大生態」和「顛覆原生 APP」的機會。
HTML 5 是原生 APP 生態下的血管
移動瀏覽器眼下日落西山,微信這樣的「小生態」系統更是無法承載過大的野心,那么 HTML 5 和當下生態系統到底如何共處并且獲得發展?「融入」正在發生!市場不是不需要 HTML 5 技術,只是不需要 HTML 5 從業者的野心。
HTML 5 正在快速融入 iOS 與 Android 主導的原生生態系統!原生 APP 內嵌入 webview 訪問 web 頁面已經成為通行做法,用 HTML5 開發原生 APP 也早不是新鮮事。并且 HTML 5 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解決了原生 APP 生態的一些痼疾,例如 APP 的「孤島效應」。
相比 PC 主導的 web 互聯網,APP 主導的移動互聯網缺少了「流量促進規模化」的有效手段,「流量產生流量」即倒流的模式艱難的存在著。積分墻和廣告推薦 APP 有效果,但是相比 web 時代一個鏈接跳轉的高效模式效果又不那么理想。
微信朋友圈分享讓 HTML 5 產生了盤活移動互聯網流量的巨大價值,「將內容從一個 APP 快速、完整、高效的傳輸到另外一個 APP」是 HTML 5 最擅長的部分。在去中心化的用戶設備桌面上,HTML 5 像血管一樣連接了一個個的獨立的 APP 器官并且輸送血液到不同的 APP 中。這就是 HTML 5 快速融入生態的表現之一,并且發揮自由流量的價值加速和逐步改造原生生態。
HTML 5 想不到的未來,起爆點指標還要看美國
就在三年前,中國市場 feature phone 仍占據大半江山的時候,我們去談論「云端趨勢」以及智能終端的普及速度這些話題,幾乎沒有人準確預期今天的終端市場格局。
所謂的顛覆,往往就是在我們不可預期的情況下以一種未知的形態撲面而來。最新的美國移動互聯網報告顯示,所有聯網設備中 PC 份額已經被嚴重擠壓到不足 1/4 并且呈現進一步萎縮的趨勢,移動支付手段也推陳出新,基于「云端」架構的移動購物、商業等行為正在重塑各個傳統領域,例如星巴克 2013 年移動交易額超過 60 億元。HTML 5 顛覆 APP 這種假大空的話題不是今天才有人說,反而是說了很久。不能說 HTML 5 顛覆 APP 的可能性不存在,但是就算顛覆也不會以我們目前可以輕易預期的形式出現,不會是移動瀏覽器,也不會是 APP 內訪問 Web App,這些還都是適應原生生態的模式。顛覆意味著革命、革命意味著創新,只有行業積聚了足夠的創新人才、創新動力以及創新資源的時候,才會推動變革,只是目前這些創新的條件幾乎無一具備。
中國互聯網產業比較發達,特定的文化、政策甚至漢字都為中國互聯網設置了天然的保護屏障,給中國互聯網從業者創造了獨特的機會。但是中國互聯網發展模式絕大部分仍舊是所謂的 C2C 即 copy to China,我們使用 HTML 5 也好、打造 HTML 5 生態也罷、亦或是去顛覆原生 APP,這一切作為中國互聯網從業者更明智的做法是尋找美國市場的「對標」公司,筆者沒有任何否定中國互聯網從業人創新能力的意思,但是如果如此顛覆性的事件在更成熟的歐美互聯網產業環境下都沒有提前引爆,那么在中國更是難以獨自突破。
作為一個建設性的參考指標,只有歐美 HTML 5 市場催生了足夠規模的成功案例情況下,中國的 HTML 5 大生態領域才可能出現類似的機會。但是目前來看,完全下賭注在基于 HTML 5 技術的純 Web 模式下,機會渺茫。